搜索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情感咨询

枕边人出轨,人回来心却没有回来怎么办

发布时间:2024-11-30 作者:爱尚情感 浏览次数: 【 字体:

枕边人出轨,人回来心却没有回来怎么办

  01

  “一个人害怕孤独,两个人害怕辜负。”当我们的枕边人出轨后,即便他回到了我们的身边,那份曾经的亲密无间似乎也被一道无形的怀疑之墙所隔绝。我们,与那个曾经深爱的人,如今却如同生活在两个世界。

  我们依旧心乱,貌合神离。我们怀疑,枕边人虽然回来了,但那颗心,是否还遗落在外面那个女人的温柔乡里?

  我们,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灵魂伴侣,如今却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。他回来了,带着一身的疲惫,还有些许不甘和歉意回来了,却唯独缺少了那份曾经让我们心动的温柔与坚定。我们试图用微笑去掩饰内心的慌乱,用拥抱去填补那份缺失的安全感,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力不从心。我们和他之间,似乎隔了一堵看不见的墙,墙内是我们,墙外则是他那颗飘忽不定的心。

  于是,我们中的一些人,开始时不时翻旧账,试图用过去的伤痛来唤醒对方的愧疚感。我们吵架,我们冷战,我们不断给对方施加压力,希望以此换回那份曾经纯粹的爱情。然而,对方的一句“我都回来了,你还有完没完?”却像一把锋利的刀,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。我们愤怒,我们不解,哦,还是我们不对是吗?难道我们连发泄还不行是吗?我们质问:为何他还能如此坦然?为何他没有考虑我们合理的情绪。

  我们想要好好谈谈,把事情说开了,可对方却选择了沉默。他说,以后看他的表现。可我们想要的,不仅仅是未来的承诺,更是过去的真相。我们想知道,他们在一起都做了什么,那些我们未曾参与的时光,是否真的如他所说,只是一场误会?但对方的沉默,却让我们陷入了更深的胡思乱想之中,一会儿想开,一会儿又难受,如同在情感的漩涡中挣扎,无法自拔。

  还有的人,面对伴侣的傲骨,更是心生不满。他犯了错,却还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,生怕对我们好一点,就会在他面前失去尊严。这样的态度,让我们更加确信,对方的心,真的还没有回来。

  于是,我们开始怀疑,开始猜测。每当对方晚点回家,我们都会觉得,他是不是还在和外面的女人藕断丝连。我们甚至开始考虑安装监控,调查对方是不是还没和外面的女人断干净。

  可是,这样做,真的能让我们安心吗?人回来了,心没有回来。这,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?

  而造成这种种困扰的根本原因,便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无形之中踏进了“囚徒困境”的牢笼,这个囚牢让我们安不下心,也让我们看不见心在哪里,前路在哪里?

  囚徒效应,原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因无法信任对方而做出不利于彼此的选择,最终导致双方利益均受损的现象。在出轨后回归的枕边人之间,这种效应同样存在。面对曾经背叛的伴侣,我们心中充满了疑虑与不安,担心对方的心并未真正回归,而对方认为我们在不断施压,会得寸进尺,将他们永远钉在耻辱柱上,于是对我们也不愿意坦诚,,于是表面回归,但是我们却在博弈中,依旧将彼此隔离在情感的荒漠中。

  而在囚徒困境下,我们面临着三种选择,每一种都充满了无奈与挣扎。

  第一种选择,是相互猜忌的恶性循环。出轨者因害怕再次受到指责与惩罚,选择沉默与逃避,而另一方则因无法得到真诚的回应,愈发怀疑对方的诚意。这种相互猜疑,让本就脆弱的情感纽带更加岌岌可危,关系修复之路变得遥遥无期。

  第二种选择,是一方放下,而另一方未能跟进的无奈。当一方决定放下过去,用宽容与接纳去修复情感,不断继续付出的时候,却发现另一方并未给予同样的回应。这种不平衡的付出,让放下的一方感到委屈与失望,而另一方则可能因感受到压力与束缚,而选择漠视,选择逃离或反抗。这种情感的失衡,让双方都无法走出囚徒困境的阴影。

  第三种选择,是双方坦诚相待、彼此放下的美好愿景。当双方都能放下心中的执念与疑虑,坦诚地面对彼此的感受与需求时,那份曾经的信任与亲密才有可能得以重建。

  02

  我们陷入了囚徒的困境,彼此都渴望解脱,却又因心中的芥蒂而无法前行。我们是无辜的一方,是受害者,因此对对方抱有无限的期待,希望他能不断无条件地补救,而我们则只需根据他的表现来决定是否回应。然而,在现实的泥沼中,我们最终选择了猜忌,选择了那条最难修复的道路。我们为对方的心没有回家而苦恼,难过,悲愤,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。

  但在这无尽的黑暗中,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,静静地问问自己:“他的心没有回家,那我们的心呢?

  不断地担心是回家吗?或许,那只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与不安。安心才是回家,是那种无论外界如何风雨飘摇,内心都能保持一份宁静与平和的力量。可是,我们把自己的心安好了吗?

  此时,不妨让我们从《灯灭》的故事中汲取智慧。

  南宗尚顿悟,北宗尚渐修。北宗的宣鉴不服,决定去挑战南宗。

  于是宣鉴向南来到龙潭崇信禅师处。语含机锋地问:“这是什么地方?”

  崇信答道:“龙潭!”

  宣鉴说:“我早就向往龙潭,可是到了这里,潭也不见,龙也不见。”

  崇信温和地说:“你非常辛苦,这里就是龙潭!”

  宣鉴感受到了这平常话语中的禅机,却不明其意,无法应对,只好默不作声。从此,他留在龙潭寺,随侍崇信禅师,虚心求教。一天晚上,宣鉴站在崇信禅师座前,久久不肯离去。

  崇信禅师对他说:“夜深了,去睡吧!”

  宣鉴道了一声“珍重”便走出法堂。却见外面星月无踪,漆黑一团,便回头说道:“天太黑!”

  崇信禅师闻听后点燃一根纸烛让他照路,就在宣鉴伸手去接纸烛时,崇信禅师“扑”地一口将纸烛吹灭了。

  燃灯、吹灯的刹那间,宣鉴在黑暗中顿悟:外在的光亮熄灭后,唯有内心的光亮才能照亮前行的路。

  同样地,当我们在意对方的心是否回家时,是否也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光亮?我们是否也执着于对方心的“回家”,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安宁与自由?正如《坛经》所言:“心不住法,道即通流;心若住法,名为自缚。”当我们的心被“对方不回家”的念想所束缚时,我们也就失去了自我救赎的可能。

  因此,让我们学会放下那份执念,让心获得自由与安宁。当我们的心不再停驻在“对方不回家”的念想上时,我们也就找到了真正的家。因为家,不仅仅是一个地点,更是一种内心的归宿。当我们自己的心回家了,我们也就能看见对方心回家的可能。

  因为情感是双向的,当我们感知到自己心回家的美好与幸福,才能把这种美好与幸福传递给对方,共情对方,也才能唤醒对方对我们的共情,才能让对方的心感知到心回家的幸福。就像那盏被吹灭的烛火,虽然外在的光亮熄灭了,但内心的光亮却更加明亮了。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,也照亮了对方回家的路。

  03

  当然,有时候,我们努力共情,试图跨越那道因背叛而筑起的高墙,用爱与宽容去触碰那颗看似冷漠实则脆弱的心。然而,世事无常,即便我们努力了,但对方的心仍旧像一片漂泊的孤舟,未能找到归航的方向。

  缘尽于此,面对这样的困境,我们不禁要问:当真心付出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应时,我们该如何自处?是否应该继续坚持,还是选择放手?

  一行禅师说:“我用真心待你,但不执着于你,活在超越中,而非关系里。当我爱你,在人群中我看见了你;当我真的爱你,我看见你在人群中。”

  这句话让我们明白,真正的爱,是超越形式的,它不在于关系的紧密与否,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与自由。

  于是,我们意识到,或许我们已经超越了情感的囚徒困境。我们学会了独处时的自在与快乐,不再依赖对方的存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。在两个人的相处中,我们也学会了放下得失心,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,用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。

  我们开始享受这个过程,不再执迷于结果。我们明白,有些遗憾,或许正是人生的一种圆满。我们学会了珍惜眼前人,同时也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与自由,让彼此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自由奔跑。

  正如《马男波杰克》所言:“不要停止奔跑,不要回顾来路,来路无可眷恋,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。”我们学会了放下过去的纠葛,勇敢地向前看。我们相信,只要心中有爱,有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,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坎坷,我们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美好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