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婚姻现状,已经没人会因出轨离婚了
发布时间:2024-10-21 作者:爱尚情感 浏览次数: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我们总是回避感受。
这个习惯,是小时候对成长环境的一种创造性适应。
它让我们得以在不那么完美的生存条件下活下来,长大成人。
然而,当环境发生变化时,我们通常还是会维持原来的习惯,哪怕这对我们无益。
今天,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,我想分享一位来访者的故事——
当一个擅长压抑感受的小孩,长大成“空心”人时,她发现就连遭遇不幸,自己都感觉不到痛。
她第一次慌了,像被福尔马林药水固定住的标本一样,钉在墙上,永永远远被困住。
于是,她迈进了我的咨询室,寻求帮助。
眼前的女性来访者小麦,是一位40多岁的妈妈,博士毕业。
之所以踏进我的咨询室,是因为丈夫出轨。
自从丈夫出轨后,小麦的第一个感觉,是挫败。
作为一个女人,感到自己很失败,同时也很难再去信任别人。
每当看到丈夫的脸,小麦都会想,不知道他又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。
她拒绝与丈夫有任何身体的接触,觉得他很恶心、很脏。哪怕丈夫不经意间碰到自己,她也会闪电般地跳开。
她在咨询室里称丈夫为孩子爸爸。仿佛这个男人,除了孩子之外与自己没有一丝关联。
小麦还说自己很烦躁。
一方面,她特别想离婚,斩断跟这个男人的所有关系。
另一方面,又担心离婚了,孩子接受不了,两边的老人也接受不了。
她也很担心朋友知道她离婚后,会用有色眼光看待她。
在第一次咨询中,小麦简短地叙述了她和丈夫的事。
很快我发现,她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旁白机器,讲述自己的故事。
我给了我的观察:
“虽然你在讲怎么发现孩子爸爸出轨的。但这些话似乎不是自己讲出来的,倒像每个字自己蹦出来的。”
“你明明在讲述自己悲惨的经历,却呈现出一种不带情绪的、空洞的感觉。”
小麦先是条件反射式般点了点头。
但立刻显得局促:“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说,那我该怎么办,我要怎么做才是对的?”
聊到这里,我开始发现小麦的应对机制——
每当我试图提出一个自我探索的问题时,她会将其变成一个关系性的问题。
同时,我在这个关系中,扮演的是一个使她手足无措的权威。
我继续打开探索的大门,将感受引入她自身。
“现在这种局促不安,让你想到什么吗?你在生活中也有过类似的感觉吗?”
小麦说,这种感觉,让她想到爸爸。
她的爸爸是一个很严厉的人。
作为单位的领导,爸爸经常忙于工作,很少在家。
她对她爸爸的记忆,就是一个人在堂屋的椅子上默默地抽烟。
她每次跟她爸爸单独相处,都会很局促、紧张、尴尬。
她不知道该说什么,特别想逃开。
说到这里,小麦顿了顿,突然把对父亲的回忆,转向了现在的婚姻。
她说,跟孩子爸爸在一起时,也经常没什么可说的。有时候,她就会没话找话聊。
也许她此刻,还不能完全面对和父母有关的负面情绪,而亲密关系是一段成年的情感关系,更容易讲清楚。
所以,我追随了她讲述亲密关系的意愿,问:“那你们是怎么在一起的?”
小麦说,其实她也不知道。
他们俩是高中同学,但那时并不熟悉。后来又成了大学同学,也不熟悉。只是知道对方的存在而已。
“后来考研,我们俩总是一起在图书馆学习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会送我回宿舍。我们就在一起了。研究生毕业,就结婚了。后来有了我儿子。”
小麦三言两语,概括了自己的大半生,然后再次陷入沉默。
我开始明白,这种沉默意味着她向内自我探索的中断。
而她所有的讲述,都带着一种自我抽离和情感隔离的状态,也就是说——
她没有活在自己的体验中。
“孙老师,你有什么要说的吗?”沉默了几分钟后,她问我。
我告诉她:
“你刚才那几句话,好像把一生都概括完了一样,这是我的感觉。”
“在咨询过程中,有时候咨询师的感受,可能是来访者感受的镜像,也就是说我在当下感受的是你的感觉。而我感受到的,是一种对整个世界都不感兴趣,没什么可说的感觉。一种去生活化、去生命化的贫乏感。”
听完我的诠释,小麦的眼神竟有一些动容的闪烁。
“我不理解自己怎么了。”她说。
又停顿了几秒,她仿佛鼓起了勇气,继续道:
“我总是感觉,好像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了自己身上,好像某些东西降临到了我身上。但我不知道是什么,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。”
从那瞬间开始,小麦那厚厚的蚕茧,逐渐有一些松落。
第二次来咨询时,小麦比第一次敞开了些。
刚坐下,就倾诉着自己的各种担心:想离婚,却怕孩子老人不接受,很详尽地描述她担心的方方面面。
我把话题聚焦于她的体验:“你好像总是担心别人啊。你不担心自己吗?”
小麦:“我有什么好担心的,有手有脚有工作,离婚后我也能养活自己。一个人更轻松。我担心的是小孩接受不了,老人身体也不好,知道后气出毛病怎么办?”
我:“那你在哪里呢?”
小麦:“什么意思?”
我:“你在婚姻好像担心的都是别人。你在哪里呢?你想离婚吗?”
她:“想啊。但是......”
我:“不要说但是。就说你自己的愿望。不要牵扯到别人。”
她说她做不到。其他人也许还能先放下,但她不能不考虑儿子。
我没有沿着她的思路走,坚持让她谈论自己,问道:
“你是放不下儿子,还是离不开儿子?”
小麦的回答是:不知道。
她说,从小到大,自己从来没有跟人亲近的感觉。
她们姊妹三个,她是老二。父母平时不太关心她们。家里谈话的内容都是学习、成绩。
除了学习,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,也没有朋友。
“自从有了孩子,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亲密无间。”小麦说着,声音有些哽咽。
她与丈夫之间,似乎也从来没有这种感觉。两人平淡如水,一切好像都水到渠成。
她有时甚至觉得,他们之间更像合伙人,一起搭伙过日子。
不需要感情,甚至不需要性。性就像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。
哽咽着说完这些,我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
但彼此都感受得到,这次的沉默与过往大不同——这一次,是她重新连接自己情感的开始。
接下来,小麦第一次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:
“我真的好难过。为什么自己的生活过成了这样?我也很努力,想要好好生活啊。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会遭到这样的打击。”
“为什么我老公会跟另一个女人聊天?他们说很多情话,这些话他从来没对我讲过。我们从谈恋爱到结婚,一直是应该要恋爱,应该要结婚。从来没有恋爱的感觉。我好痛苦,我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被爱过。”
她说她想到一件事。
小时候父母都很忙,她出生几个月就被送回老家。
奶奶也很忙,每天把她放在一个小篮子里就下地了。
她就在那个小篮子里看太阳。院子很安静,只有她自己。
似乎还有一条狗陪着她,但是她不太确定这条狗是不是真的存在。
她不断地回忆,不断说着那些小小的、暖暖的、悲伤的细节......
当小麦回溯过往,找回更多属于“我是谁”的回忆、情绪与感受时,她浑身散发出一种强烈的“在场感”。
而这种在场,使她焕发生机。
那一刻,我也感到如此欣慰,为她找回自己的心而快乐。
在那之后,小麦继续和我进行每周一次的咨询。
通过咨询,她的铠甲越来越松动。
不管在咨询室,或者现实生活,都更愿意伸出自己柔软的触角,去感受生活、去体验万物。
原来,她特别容易担心儿子在学校的表现,每天忙着请老师吃饭,给老师送礼物,不断打听儿子在学校的情况。
现在,她开始有自己的生活,认识新朋友,尝试一些新的事业,不再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儿子身上了。
同时,她也开始尝试和老公谈论自己的感受,表达自己的需要。
她发现老公也慢慢有所回馈,彼此沟通得更多。
出轨的事,仍然横亘在两人的关系中间。
但不管结局如何,就算是离婚,她也想搞个清楚,明白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,再做出最后的决定。
有一次她提到说,如今回父母家,自己不会再抢着干活了。有时还会偷懒,享受父母的照顾,整个人轻松而自在。
可以说,小麦是一位比较典型的,被情感匮乏、回避感受所困扰的来访者。
ta们的亲密关系,往往会缺乏情感的连接。在咨询中,话语的打开也可能会遇到困难。
这都源于来访者小时候,没有被很好的情感灌注过。
我在咨询中,主要会聚焦来访者的感觉和情绪,帮助来访者重新唤起感受、体验自己的情绪。
就像小麦一样,我们不断在咨询室中,言语化“情感匮乏”的幽灵。
通过话语的叙述,去一点点复活她内心的情感,从早年的困境摆脱出来。
允许自己去感受,允许自己做出由心而发的决定。
这个过程,就像给一道陈年未愈的伤疤,进行彻底的清洁、消毒,再敷上膏药。
而每一个刺痛的时刻,我都会陪伴在来访者身边。
彼此携手,撑过难熬的、无措的、陌生的愈合期。
最终,迎来破茧新生的你自己。
猜你喜欢
大龄剩女,相亲竟然遇到了多年前的初恋
离异单亲妈妈的三大痛,你永远不知道
怎么挽回一个对你失望的女人
婆婆嫌弃我胖还想退婚,怀孕后我的逆袭
老婆每月给我妈4000,我离婚后
分手后前任想起你的好,复合还差这样东西
男人出轨后,让妻子寒心的3个行为
女人一旦背叛,会有3不怕
感情咨询机构
男人35岁离婚基本上完了
男人不想真分手的表现
男人被抛弃后的心理阶段
男人被甩后的报复心理
加了微信没见过面聊天好尴尬
男生看心上人的眼神
明明有感情却不愿意复合
女人一旦动了离婚的念头
人一旦有了离婚的念头
男人宁愿跟你耗死也不离婚
欧美00xx另类双性人